一个村庄,自2019年起实行垃圾分类,5年来从未中断,在此基础上,村内污水全回收,家家户户装上光伏板,村民们过上了绿色低碳生活。他们怎么做到的? 在东港区涛雒镇小草坡村村庄外围一侧,有两块篮球场大小的半封闭区域,由半人高的墙围住,再用苫布覆盖,这便是小草坡村的垃圾堆肥站。然而在很近的距离下,也没有感受到寻常垃圾堆散发出的异味。“这个堆肥仓我们做过专门设计。”王运红说,“最开始我们只是用防水布打底的土坑,单纯用来堆放,后来又进行了半封闭化改造,堆肥流程也做了升级,现在几乎对外面没影响。” 用来堆肥的垃圾属于易腐垃圾,为确保村民能做好垃圾分类,王运红有自己的办法。在小草坡村,家家户户都有两个垃圾桶。“这是我们村里统一配给的。农村日常生活产出的垃圾比较单一,除去少见的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村民基本都自己收起来卖废品了。剩下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由两个桶分开盛放,在操作上尽可能降低垃圾分类的难度。”,”王运红介绍,村里每天都安排保洁员到户收取垃圾,并检查分类情况,做好了有美德积分,可拿来兑换生活用品,做得不好就扣分警告。 在村里的堆肥处理站,工人分拣出不可堆肥的垃圾后,易腐垃圾经粉碎搅拌,按比例与一定量的粪渣、污泥、秸秆混合封堆。经过45-90天的发酵,破堆筛分,再掺入适量土放置7天,曾经的垃圾就变成了有机肥料——这些肥料都是村民免费取用的。“堆好的肥料村里用得很快,两处腐化仓轮流堆肥,一处肥料用光,另一处有机肥熟化也进行得差不多了,就没有剩余。”王运红说。 与垃圾处理站相隔不到百米远就是村污水处理池,周边花草满地,虽然已是秋日,但水中荷叶翠绿依旧。若非有人介绍,会以为这里是一方精致的公园。3800米的污水收集管道将全村串联,各家生活垃圾污水都由此汇集到处理池。在村里建成完备的污水收集管网,并非易事,被问起全村铺污水管道的动因,王运红说:“2016年时全村进行厕所升级改造,厕所建好了,排污基础设施却没跟上,户厕黑水经常溢出到路边水沟里,异味很大。为了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全村村民都被发动起来,在各自家里修建好蓄水池,村子统一将其连接。” 污水收集系统建好后,几年间一直在升级,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无害化处理。村里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水,经生物硝化池停留硝化降解,进入稳定塘,通过种植水生植物的氧化稳定,再进入人工湿地进行生物降解,净化后的水质可达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排放一级标准。 处理好的生活用水也没有被浪费,按比例与肥料混合,废水摇身一变成了“肥水”。小草坡村在每家桃园和菜园的地头都安装了微灌出水口,直通水池,村民只需拧一下阀门,肥水便喷洒到田间地头。王运红估算了一下,村里开始生活废水回收利用后,每年回用节水能达到1.1万吨,浇灌田地170余亩。 在小草坡村里溜达,能看到村居屋顶、村集体屋面、公共停车场等位置都立着一块块的光伏板。“这是我们村光伏+煤代电项目。”王运红说。村里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合作,在村里房顶安装光伏板,以场地出租的形式给村民租金,平均一年下来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益。同时村民家里统一升级安装了碳纤维电锅炉和散热片,冬天便可用电烧水实现全屋取暖,只要使用合理,冬天时屋里能达到20度以上,电费也能控制在2000元以内。 光伏板运营所产生的收益,刚好能覆盖村民清洁取暖的电费,村民不花钱就能解决冬季取暖费用问题。项目利民,但推行起来却并不顺利。“我觉得主要还是村民观念没有转变的原因。”王运红说。电取暖升温速度慢,长时间开着,效果就像暖气一样。但部分村民担心电锅炉启动用起电来就是“无底洞”,“我来家再打开,我走了就关上”,实际上这样不但费电还达不到保暖效果。屋里温度就一直上不去,有的人就觉得电取暖不管用,又用回了煤炉。 村民有顾虑,电代煤就不能硬推行。为了让村民不再纠结“用不起电”,小草坡村在实现“一户一表”线上抄表的基础上,又在电锅炉取暖设备端安装了单向计量器,能实时记录用户冬季取暖用电数据。发电端方面,每户每天的光伏上网发电量及收益都能展示在智能管控平台上,村民能够最终靠手机APP随时查阅。农户根据自家光伏发电和清洁取暖用电的能源数据,就能自己计算获得收益和用电费用。数据透明了,村民心里踏实了,“电代煤”使用率自然也就上来了。 低碳生活方式还在持续更新发展,并不断反哺村民。借助厨余垃圾产生的有机肥,小草坡村开辟了一块公共菜园,所种出的蔬菜都将供给幸福食堂。现在村里肥水一体化系统,已发展到数字化阶段,村民通过手机,就能控制田里浇水,今年还将进一步升级成自动化浇灌,进一步解放了村民的精力;在电取暖方面,王运红还打算改变运营方式,由村集体替村民管理光伏发电收益并上交电费,让村民在冬天真正无负担取暖。 “多听村民的意见,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就及时改进,只要真正有利于老百姓,又有组织保障,很多工作推进就会很顺利。最重要的是,让村民切身感受到绿色环保带来的好处,自然就能主动保持这样的生活方式。”这是小草坡村支部书记王运红总结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