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雨污分流改造、一点一策易涝点整治、排涝通道集中清淤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措施的实施,中心城区应对城市内涝问题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硬化路面等不渗水面积慢慢的变大,自然滞洪调蓄能力相对减弱,遇到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极易发生城市内涝。 为此建议:一是围绕姚暹渠城区段,完善中心城区防洪排涝调度方案。建议利用姚暹渠沿线的苦池蓄滞洪区、汤里滩、樊村水库、安邑水库、八一水库和韩信沟水库等水利设施,发挥其洪水削峰错峰功能,拦蓄来自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超量雨水,腾空河道,错开中心城区雨水排放时段,减轻姚暹渠城区段的泄洪压力,为中心城区排水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快速推进水库清淤工作,恢复水库调蓄功能。我市现有水库运行时间长,都会存在淤积严重的问题,调节蓄水能力严重下降,导致水库的防洪功能不能充分的发挥。建议尽快组织复核我市水库的库容曲线,准确掌握水库库容情况,开展水库清淤工作,逐步恢复水库库容和防洪功能,发挥水库调蓄兴利能力,有效缓解城市内涝。三是加快中心城区排水设施改造。常硝渠城区段暗涵尚不能够满足中心城区三十年一遇标准的防洪排涝要求,干河提升改造后的明渠段最窄处过水流量仅为每秒6.5立方米,严重影响了整个渠道的防洪排涝作用,需分段分类尽快扩容改造,确保中心城区排水畅通。同时,快速推进城中村、小区和企业和事业单位地下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解决雨季下水道污水外溢的问题。 运城日报、运城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运城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标注明确来源,例:“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发布者:运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